专题首页 新闻动态 政策文件 通知公告 计划方案 重点项目 督查落实 创业创新  
 
 
关于破解常州综合港务区发展突出问题的几点建议
发布日期:2020-01-14  

常州综合港务区建设自2018年全面启动以来,在市区两级领导的正确指引下,通过各职能部门间的通力协作,紧紧围绕整合资源构建“一城一港一集团”、促进“三港一区”互联互通和全力以赴打好“三场攻坚战”,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得到了有序推进,取得了良好开局。但是,还存在战略地位不够凸显、资源分散不够集聚、港口与产业发展的依存度不够等问题。本人见证并积极投身综港区建设,从行业角度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快推进常州综合港务区建设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 建设常州综合港务区的初衷

建设常州综合港务区的初衷有两方面,一是响应战略充分发挥常州交通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常州综合港务区建设,能更好的服务支撑“交通强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抢抓江苏交通强省建设、扬子江城市群建设和跨江融合中轴崛起战略的重大机遇,能进一步优化常州高新区空间布局,提升交通综合功能,发挥高新区交通资源和区位优势,能通过公铁水多式联运,构建起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的服务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为打造高能级枢纽经济打下坚实基础。我市目前区域物流的集聚效应并未凸显,交通物流对经济要素的“搅拌器”和“放大器”的功能还比较缺乏或未充分发挥,未与经济深度融合,交通物流是枢纽经济的坚实基础和关键载体,必须打造大格局、高规格的交通物流枢纽平台,成为区域性枢纽节点。

二、发展中遇到的挑战

在常州综合港务区建设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通过平时工作中的梳理,深深感受到常州综合港务区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成为常州综合港务区建设中的拦路虎,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常州综合港务区的建设将进展缓慢、步履维艰,详述如下:

1.战略地位不够凸显。常州对比周边无锡、苏州和南京等城市,在上位支持上并没有优势。2018年9月,国家发改委制定《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南京、徐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南京、苏州、南通,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南京,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南京、苏州、无锡,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为南京。2017年10月我省发布《江苏省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17—2020)》,重点发展南京、苏州、连云港三大国家级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加快培育徐州、南通两大省级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形成“3+2”中欧班列枢纽节点体系,其他城市通过枢纽节点疏散。2017年5月《江苏省沿江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15-2030年)》的发布,意在积极推进港口布局优化、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为后期港口整合奠定基础,规划指出我省港口形成以连云港港、南京港、镇江港、苏州港、南通港为主要港口,扬州港、无锡(江阴)港、泰州港、常州港、盐城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可以预测,未来的港口整合中,常州港势必将面临临近泰州江阴等港口的强有力竞争。

2.资源分散不够集聚。展望长三角,常州高新区行政区域范围内集聚了长江、运河、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综合保税等优势资源,资源比较优势突出。但是,港口、铁路等物流业发展一直缺乏科学的规划引领,各版块各自为战,缺乏相互协作,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和叠加优势;已开发的港口、码头资源均为民营企业所有,码头布局专业化、集约化程度偏低,港口岸线开发呈碎片化,铁路专用线、物流用地和仓储资源也均在民营业主手里。目前政府在综合港务区的开发、建设、引领上缺乏话语权和主导权。

3.港口与产业发展的依存度不够。常州港目前主要从事金属矿石、煤炭、集装箱、化工原料及制品和矿物性建筑材料等货种的运输,煤炭吞吐量占总吞吐量的54% ,与金属矿石、矿建材料和非金属矿石等散货共占吞吐量的 87% ,散货占比过大,集装箱占比过少,由常州港发运的外贸集装箱仅占全市集装箱总生成量十分之一。并且由于集中化、规模化水平不高,常州港缺乏散货装卸、仓储、运输的专业化设施,生产方式粗放。常州市经济发达,特色产业包括化工、建材、电子、机械、生物医药、冶金和纺织服装等,虽然港口后方产业密集,但是常州港港口服务功能与后方机械装备制造、化学材料等产业并没有建立起成熟的供应关系,导致港口未能充分融入到企业生产供应链当中,港口与产业之间联动不足。

三、关于加快推进常州综合港务区发展的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推进常州综合港务区建设是我市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扬子江城市群发展等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推进常州综合港务区建设是贯彻落实常州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必然选择,推进常州综合港务区建设是加快沿江地区发展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综合港务区建成必将是常州市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

因此,非常有必要上升为“一把手”工程,举全市之力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建设。

一是市级层面要进一步以文件形式对常州综合港务区发展建设进行定性定位,明确常州综合港务区建设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二是市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常州综合港务区建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不提高,工作推进难做好,要把常州综合港务区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细化任务,抢抓工作落实。三是建立长效督导机制。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落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要建立“两个一”督导机制。一月一报制度:围绕年度任务清单,各项工作牵头部门于每月底将工作进展情况填报《重点工作月报表》报常州综合港务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常州综合港务区工作简报》,在全市通报。一季一会制度:由市领导每季度末定期主持召开一次常州综合港务区建设推进工作研究会,及时分析研究和解决存在问题、困难,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2.大力提升常州的交通战略地位。

从上文分析看出,由于前期工作缺失太多,常州已经错失太多向上争取、提升地位、获得国家和省认可的机会。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下一步要紧扣宏观战略,深度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中轴崛起等战略机遇。一是加强向上对接。由市领导牵头,市各职能部门向上汇报沟通争取支持,力争将常州综合港务区发展规划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省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扬子江城市群建设规划等国家和省级战略规划。二是科学明确定位。不能因为缺乏上层规划支持就故步自封,要明确近期的“小目标”,找准发展定位。在上有南京、下有无锡、太仓、上海的局面下,常州作为扬子江城市群的中部支撑,是承东启西、牵引南北的战略支点,要充分发挥处在长江经济带与江苏中轴“十字交汇”黄金节点这一独占优势,近期常州综合港务区定位应为跨江融合中轴崛起桥头堡和扬子江城市群多式联运综合枢纽中心,成为我省中轴物流枢纽集散中心。三是逐步巩固定位。加强与苏中、苏北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无水港”联动发展,集聚区域内货源,提供跨区域运输、仓储、报关报检等全程一体化物流服务,以常州港和奔罗板块为核心,综保区为配套,全力打造江铁联运的新常州物流模式,逐步巩固跨江融合中轴崛起桥头堡和扬子江城市群多式联运综合枢纽中心的地位。

3.强化资源整合

为推进港口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连云港市于2015年就成立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按照港产城融合发展的要求,整合连云港区、赣榆港区、徐圩港区和灌河港区资源资产,运用市场手段、建立互利共赢的港口经营新主体;南通于2017年成立了南通港集团,以资产、资本为纽带,打造合作共赢的“集团军”新主体,在省港口资源一体化改革中占据先机。

掌控资源才有话语权,因此必须整合资源、促进一体化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实现发展合力。一是加快摸清现有资源分布,分类制定资源整合方案,开展对常州港长江码头、运河奔牛港、常州空港、奔牛铁路货运站、铁路支线及土地等公共资源要素重组整合和开发建设,实现公共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二是增量资源强化管理,统筹港口、岸线、铁路、航空等资源布局和发展,存量资源有效利用并逐步进行整合。三是结合长江大保护政策,岸线和码头退让资源由常州综合港务区投资建设公司收储。

4.远近结合重点突破

常州综合港务区的发展需要有龙头来带动,要明确主攻方向,近期要大力推进奔罗版块常州至上海海铁联运示范基地、苏南铁路集装箱集散中心和大宗物品交易中心建设。由常州综合港务区主导,常高新集团牵头成立班列运营平台公司,平台公司的成员包含集装箱公司、铁路局以及货代物流公司,以多种方式合作的方式明确各企业在班列运营中的职责与分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达到发挥各企业资源配置优势的目的,形成综合港务区建设发展先行区。

长远来看,常州综合港务区的建设发展核心还是常州港,港口兴、则城市兴、经济兴,作为外向型工业经济城市,水运不仅仅是长三角和我市对外联络的重要运输方式、承载了大部分的运输量,更是我市对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必须要集全力加快高标准建设、做大做强常州港,通过常州港的繁荣带动其他版块的快速发展,实现与奔牛港之间的江铁联运,以及苏南集装箱集散中心和常州港集装箱运输的良好互动,为疏港铁路建设打下坚实需求基础。

目前,上海港目前已经全面饱和,开始调整升级业务模式,第一首位度是打造国际中转港,承接国际班轮集装箱中转,类似新加坡和香港,上海港吞吐量已经超越成为世界第一港,其次是欧美远洋航线,最后才是在外高桥的近洋航线。随着未来上海港吞吐量逐步增长,上海港的出口逐步转移通过太仓港喂给,太仓港未来将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出口港,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将急剧上升。因此,常州一定要加强和太仓港和省港口集团的对接,紧紧围绕全省港口资源布局和功能整合,积极争取纳入全省重点前期项目和港口资源布局调整规划,在未来的港口一体化发展中,应积极与上港集团对接,在两地海关之间打造“沪常通”,直接开通常州和上海之间的穿梭巴士,实现FOB上海货物的回流,在保障物流时效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常州港的价格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吸引“中轴线”城市货物到常州聚集,抢抓长三角航运一体化重大战略机遇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推动常州至上海港“水水联运”,加快与上港集团合作开发建设录安洲5、6号通用(集装箱)码头,争创我省长江港口南京-常州-太仓布局。

5.大力发展产业基础。

在中西部地区把物流作为单独产业来发展,通过物流业的布局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是因为中西部地区物流成本高,下降空间大,另一方面是中西部地区有大量的发展空间,以及我国“一带一路”“交通强国”等重大战略实施的机遇,如今中西部地区开始大量投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西安、兰州和郑州等,力争在首轮竞争中拔得头筹,巨大的投入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类似的做法在东部地区则无法行得通,物流在长三角地区一般是作为一二产的配套产业而存在,因为东部地区没有发展空间,不能划出一片区域单独作为物流园来发展。

因此不能脱离产业来单论常州综合港务区的发展,常州综合港务区定位是为产业服务,是城市经济与港口经济的高度融合和协调发展,经济产业的规模和功能布局决定了综合港务区发展的高度。

相关建议:加强招商引资,一方面要引入与港口互动性强的投资大、质量高、工业为主大型生产型项目,通过项目带动物流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大项目落地物流需求量增加了以后就能推动常州综合港务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通物流交通节点,比如铁本地块大型外向型生产企业会推动疏港铁路的建设、各版块外向型企业会推动综保区保税嵌入功能的嵌入、东风汽车会推动常州港滚装码头的建设等,以需求带动投资,既要“筑巢引凤”也要“引凤筑巢”,促进地方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发展,形成了“以港促产、以港兴城”的良性发展局面。另一方面也要引入大型龙头型物流企业,比如上海港、宁波港等,通过他们来整合我市物流资源,通过大手笔大投入来打破僵局,进行利益在重组,促进常州综合港务区快速发展。推动常州港部分企业贴岸布置及被非港口设施占用而导致无法利用或暂时开发困难的港口岸线重新启用、推动录安洲码头集装箱业务的开展和剩余2个10万吨泊位的建设、推动奔牛港和燕进石化的合作共赢等。

 
 
 
45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衡山路8号

1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1034号  网站标识码:3204110029  苏ICP备06004659号